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19 18:45

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从2022年试行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 摘自《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以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并且带动和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23519

而随着互联网、云计算、5G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数字技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释放出强大的“数字红利”,也为农业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环节、销售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数字农业作为构筑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优势的方向,积极将数字科技与农业发展相融合,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日益重视数字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随着《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发布,以及2021年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我国数字农业也日益从顶层规划走向实践落地。

2023519

农业产业链分为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流程冗长且复杂。上游主要为农资供应和农产品种植/养殖,中游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下游产业为农产品交易。从田间到城市,以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技、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那么,具体来说,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有哪些好处呢?

1.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日益关注,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在监管环节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依托构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能够确保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安全,实现农产品信息和各流通环节的公开透明,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赋予了政府、企业、消费者监管权,可对农产品的生产来源、所处环境、物流运输、品牌真伪等信息进行查询或管理,还可对供应链进行正向或逆向追溯。

2023519

2.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土地进行精准施肥、灌溉等,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3.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利用直播、电商等手段,让更多的农产品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打通了农业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高效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4.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例如,利用数字物流、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打通城乡之间的信息和物流通道,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高效供应,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023519

由此可见,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那么我们当前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呢?

1.缺乏顶层设计:数字农业环节繁多,涉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服务(金融和信息)、农村电子政务等多个方面,目前的政策供给缺乏顶层组成部设计,政策之间缺乏统筹,衔接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没有统一的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

2.农村物流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我国农村物流建设滞后,尚未建成农村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物流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物流主体普遍规模小,层次低,服务水平低下,服务效率不高。

3.数字农业发展成本较高:许多物联网元器件不仅造价高,而且运营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对普通农业经营户来说,前期投入较大,无力承担。

4.数字农业人才不足: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发达较落后,科技发展水平低下,农民的科技观念和市场意识相对滞后,对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敏锐,农业信息跨界复合型人才不足,农村电商人才相对缺乏。

5.农业配套设施落后: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保障,由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陈旧,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023519

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1.加强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平台数据共享,加强信息一体化建设,并协调整合涉农相关部门信息,建立健全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机制,推动政府、企业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农业大数据的开发利用。

2.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对“数字农业”的发展力度,加大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利用和维护好现有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资源,做好促进网速提升和资费下调工作,合理匹配和共享各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3.加强农村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物流建设的重视,从农村交通设施的改善起步,增加路网密度,改善道路质量,提升物流体系对农产品产销流通的支撑能力,着力改进各类路桥收费高的现状。重视农村地区农产品产地预冷能力的提高:重视物流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乡镇大型农产品仓储中心用地问题。

4.加强技术推广应用扶持: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标准化组织、企业展开合作,开展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强化先进实用的传感器、智能控制等的推广应用。在“数字农业”应用相对成熟的地区,联合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示范应用联盟,形成一批成本较低、成熟可复制的“数字农业”应用模式。

5.加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骨干、农产品生产等人才的经营管理培训,加强对种植能手、农机手和涉农企业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