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因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6岁。全国上下,以及众多友国,皆悲痛万分。
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早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就强调指出,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
同时他还强调:“第一,要充分认识依法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第二,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第三,要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第四,要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第五,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
如今一转眼20年过去了,时间充分证明了他的观点,并且我们依然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近几年由于数字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数字化已经取代了信息化,但其实数字化跟信息化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数字化与信息化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有怎么样的联系呢?
一、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有更深刻的内涵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定义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数字化目前没有官方定义,商业咨询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商业模式,并提供创造收入和价值的新计划”。广义上讲,数字化与信息化是一脉相承的,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在思维理念和方法论上,又与传统信息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1.思维理念上的区别
信息化对应业务电子化,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流通,提高生产效率。比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都是典型的信息化应用。通过建立业务信息系统,将现实中的业务信息和生产流程映射到线上,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即业务电子化或线上化。一般来说,只要业务需求明确、流程规则可标准化,业务线上化就可以实现,但业务实质仍然是原有模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数字化对应业务智慧化,基本目标是优化业务模式,提升生产质量。相比于传统信息化,数字化的内涵和实现都更为复杂,其有两方面的基本特点:一是业务数据化。正如贫瘠的土地里长不出好庄稼,数字化的实现要以充分的业务数据化和扎实的数据治理为基础,通过前期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将核心业务电子化、线上化,让数据伴随业务开展而产生、积累,同步采集外部多源相关数据,形成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数据资源基础。二是数据业务化。数字化不是简单的业务线上化,而是让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让数据从汇聚、集成、分析到服务,在业务中深刻发挥价值,有效支撑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数字化成果的落地,将带来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这才是数据赋能的真正体现。
2.规划建设上的区别
信息化建设是“系统级架构”。传统信息化建设往往仅从局部视角出发,根据专项需求建设“竖井式”信息系统,系统之间相对割裂、互不衔接。随着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系统数量越来越多,建设和管理的复杂性也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存在信息孤岛,系统间标准规范差异大,综合数据利用和业务协同也面临重重困难。
数字化建设是“组织级架构”。数字化建设更注重全局化、统一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强调顶层化设计和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从组织全局视角出发,对业务、应用、数据进行整体梳理,理顺工作流程和业务协同关系,明确要管理的数据资源和全局业务共用规则,统筹考虑要建设的系统和系统间交互关系,破除信息烟囱,从分散建设向系统集成、数据共享、整体推进转变。
二、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是流程和管理方式的整体性转变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一些传统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主动打破固有模式,转变服务方式,从传统信息化迈向数字化阶段,业务质效得到显著提升。结合几个典型实践案例,让我们进一步理解数字化。
1.生活服务之“出行”
以出租车为例。传统出租车行业应用了出租车管理系统、车辆调度系统等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为现实世界的出租车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了运营效率,但没有改变出租车运营模式,这些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
反观现在的网约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的运转依托用户画像、派单算法、反欺诈模型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支撑,不再是简单的业务线上化实现。另一方面,网约车运营模式也与传统出租车完全不同。平台从原来出租车公司收取“份子钱”的车辆租用模式,变为通过提供线上司乘服务抽取佣金的有偿服务模式;打车方式从路边招手变为App约车,司乘供需可以在线上精准匹配,大幅提升出行效率;用车价格也可以根据流量、路况进行动态调整,用车模式被重新定义,这就是数字化。
2.政务服务之“开发票”
以企业开具发票为例。1994年税制改革刚推行时,没有开票系统,企业只能开具手写或是定额发票,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和税收管理的需求。通过实施金税工程,征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税务部门推出了税控设备和开票系统,企业可以在 线开票;后续又推出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替代部分纸质发票,进一步提升发票电子化水平。但是,在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发票业务管理模式并没有真正改变,企业开展经营还是要经历税种核定、领票、开票、抄报、验旧等业务环节,只是发票信息的流动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普通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从后端管理来看也是没有实质区别的,这就是信息化。
而正在试点的“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简称“全电发票”),其管理模式则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需要使用专用税控设备,也不需要事先核定税种,就可以直接开具“全电发票”;同时,发票的号段和版额限制也取消了,每月开票额度是税收大数据系统根据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风控评估结果综合核定的,并且采取动态管理。“全电发票”不是简单的业务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发票管理方式,它的实现依靠涉税数据全面归集利用、事前纳税信用评估体系、事后税收大数据风控体系等一系列基础条件支撑,如果没有这些前期发展成果,“全电发票”就无法落地,这就是数字化。
三、中小企业也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数字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自身的“救命稻草”。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转型过程中所积累的数据还可以反过来指导企业现有管理方式,持续改进并优化生产过程,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突破数字化转型的瓶颈,迅速抓住转型的机遇,开启数字化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