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还是“防守”?That's a question!

2022-11-04 17:18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环境变得扑朔迷离,加之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的商务模式层出不穷,市场格局也越发瞬息万变。曾经不可一世的超级企业,一夜之间走下神坛,这其中不乏像伊斯曼柯达、诺基亚、黑莓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归其原因,缺乏“变革”的勇气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导致他们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变革”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个战略问题。变与不变,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做出选择。然而,更多的时候,变革并不仅仅是个战略问题,它更依赖于企业的内在DNA,是否能支撑所谓的“战略性变革”。而这种内在基因的形成,往往需要“坚守”和“耕耘”。这一点,在供应链上的体现尤为突出。

2022114


近年来,在各种剧烈变化的外部形势下,全球供应链都受到了极端考验,而我国的供应链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变革的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主要体现在我国供应链目前所面临的3个挑战:

1. 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加剧。疫情的反复与常态化防控政策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频频受阻,供应链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动荡混乱,而我国在一些关键产品和设备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口依赖,一旦遭遇“卡脖子”,就会对相关供应链形成冲击。

2. 供应链成本优势消退。当前,土地、能源等生产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原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仍居高不下,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在加剧企业的产能转移,这意味着我国产业供应链起始端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022114

3. 人、货、场关系的深刻变化倒逼供应链改革。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供应链正面临新消费形式发展路上的问题,如供应链主体众多、业务流程复杂,人流、商流、物流高度离散等。总体而言,我国供应链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与需求无法匹配,更无法良好地支撑中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效良曾提出一种理论:中国过去打造的往往是一种“防守型”的供应链,专注于精益生产、物流改良,强调的是成本与效率。而对于目前来说,我国现有的供应链显然已经相对保守,推进供应链变革,构建更灵活、更智慧和更具弹性的供应链已是势在必行。

2022114

“防守型”已然不足以抵抗现有的形势变局,是时候该发起“进攻”了!增加自身的创新能力,用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夯实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打破僵局,浴血重生。

我国供应链变革的三个“进攻方向”:

1. 提高 “反应性”:即构建能够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能力的供应链。伴随着零售领域全新的发展趋势,反应性供应链的核心就是打破传统的批量化、流水线式生产,构建网络化生产方式,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

2. 提高“敏捷性”:敏捷供应链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建立统一的、无缝化程度高的功能性网络链条,打造高协同性的动态战略联盟。

2022114

3. 提高“智慧性”:智慧性供应链指的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管理工具对商品、信息、资金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此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企业可以通过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大数据或使用大数据来升级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同时更充分挖掘利用供应链中大数据的价值。

供应链已来到了大变革时代,全球供应链风起云涌,未来的竞争趋势愈加明晰。企业、供应商、数字化服务商及生态合作伙伴,需要携手共鸣、共振、共生,打破当前困境,积极构建由“防守型”向“进攻型”转变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和模式,助力我国供应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