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下,为制造强国插上数字化“翅膀”!

2022-03-21 10:37

2022321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推动我国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那么,数字化改造如何为制造强国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又有哪些?


一、加大对企业智能改造和重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经过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安徽华茂纺织工厂每万锭用工由50人降低到15人以下,生产效率提高50%;鞍钢1780热连轧生产线紧急停机、故障维修次数下降20%,作业效率提升5%;


基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决策系统,家居企业客来福实现一键设计、一键报价、一键下单、一键生产,形成6000多种个性化定制方案,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0%;


依托5G网络,山西一处煤矿100多公里巷道实现5G专网全覆盖,自动巡检机器人、高清巷道视频监控、远程控制无人开采等“5G+工业互联网”应用,让数百米深的矿井更智能更安全……


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5.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30.7个和25.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0.9%,比“十三五”初期增长16个百分点。


2022321


“数字化转型是以数据作为核心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全面融合为主线,以更高生产运营效率、更快市场响应水平和更大价值创造为目标,变革产品服务形态、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

二、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让智能制造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吉利长兴基地积极推进“双0双100”精品制造体系——零偏差冲压、100%自动化焊接、零污染喷涂、100%大数据总装。作为2020年工信部离散行业“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平台项目及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应用项目,吉利长兴基地建立起智能数据平台,通过应用5G透明工厂、设备实时数据采集、5G+XR应用、5G+高清视觉应用、5G+物流管控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调、安全化管控。


“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智能制造群体,是浙江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说,浙江已经制定“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和评价标准,截至2021年底,累计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23家,“未来工厂”61家,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7.8%,能源利用率提高16.3%,运营成本降低20.4%。


2022321

不只是浙江。2021年,辽宁省财政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动近2万户工业企业上云。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苗治民告诉记者,3年来,辽宁省已完成109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5.6%。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广汽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电池、荣耀智能手机等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及241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上榜。“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坚持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


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解决方案,做好要素保障——让工业互联网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春节刚过,位于浙江新昌县的普佑机电轴承生产车间已是一片繁忙。设备还是那些设备,操控设备的人员却已大幅减少。


“机床改进、工艺参数合理化改进、原辅材料寿命管理、作业行为习惯标准化,去年3月开始,我们对2017年实施的工厂信息化改造项目进行深度价值挖掘提升。过去,一位员工操作一条生产线,如今一人管两条。人力节省下来了,我们便可以开展‘双班制’生产。”总经理黄永龙说,在不增加设备和人员数量投入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了产能倍增,年产值也突破1亿元。


近年来,新昌轴承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发成本低、方便中小企业使用的工业APP,提供设备监控、远程运维等服务。目前,已连接300多家企业的2万多台设备,设备产出平均提升13%,用工减少50%。


2022321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全方位的价值,可通过数字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平台赋能实体经济。在数实融合进程中,数字要素是新型生产资料,数字平台则发挥资源连接器作用,可以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并催生新的生产模式。推动数实融合首先要增强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推动互联网企业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并为制造企业或实体零售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以及提供成本低、见效快、实用强的数字化方案,才能全面提升数实融合的能力,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